close

骨刺Bone Spur不是一個確當的名詞,因為它既非完全由骨構成,也不尖銳如刺。它的正確名稱應該是"骨疣"。 我們身體的脊柱是由頸椎、胸椎、腰椎、薦椎及尾椎所構成,每一節脊椎以椎間盤做連接。而什麼是椎間盤呢?它是由膠質、纖維質等所構成的一種軟骨。隨著年紀增長,椎間盤的彈性會逐漸變差,它的厚度也會逐漸減少,加上脊椎每天承受身體重量及各方面動作影響,會產生磨損,磨損後就會誘發骨質增生,而形成骨刺(Bone Spur)。

  骨刺學名為「骨質增生」,是因骨骼長久摩擦造成組織增生的現象,在X光片中可明顯看出來。據統計,約有八成五以上的老人因骨骼老化罹患此症,已成為威脅現代人的一大疾病。
人體內有數百個關節,每一關節有關節囊,其間會分泌關節液潤滑關節,當骨骼退化後,分泌會減少。若某一關節使用過度,關節長時間摩擦,兩旁便會產生新的骨質、即「骨刺」。

骨刺容易長在哪裡?

1.頸椎骨刺 2.腰椎骨刺 3.膝蓋骨刺

骨刺是關節因退化而自行修補的正常現象,只要生長的位置未壓迫到神經,一般都不會引起任何症   狀;因此,大多數「骨刺」都不需治療。

  骨刺最常發生於必須承受身體重量的關節部位,如脊柱、膝及踝關節等處。發生骨疣時,可能出現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沒有任何症狀。許多人是因為有其他病症,在接受X光檢查時才發現「骨刺」;這種現象顯示,關節軟骨已發生某種程度的損傷,而身體已作了相當的修補。

  第二種情況是,局部關節會感到疼痛,出現發炎的症狀或功能異常。這往往是關節炎本身變化所引起,而不完全是骨疣之過。

  第三種則是骨疣引起了併發症,例如在它附近的軟組織,尤其是神經,受到刺激或壓迫時,會使病人疼痛難當。併發症的程度及嚴重性,完全因受壓迫的部位而異。

骨刺的治療方式:


治療方式包括休息、復健、藥物治療、關節注射及手術治療等。若關節有急性發炎腫脹時,須讓關節充分的休息,並須抽取關節液,必要時亦可作局部關節類固醇注射(須確定無細菌感染)。藥物治療可使用單純止痛劑或非類固醇抗炎止痛劑以減輕關節的疼痛及發炎。若使用得當,無論是口服藥物或類固醇局部注射均無太大的副作用。手術治療往往使用於較嚴重的患者。對於內側或外側膝關節軟骨磨損的患者,可使用切骨術以矯正關節的變形,對於嚴重退化的關節且將影響患者日常生活的患者,則可考慮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根據最近的研究,人工關節手術時年的成功率超過90%。近年來亦有人使用玻尿酸(一種取自於雞冠的關節液成分)關節注射來治療,其成效約為60%至80%。玻尿酸注射的目的是改善關節液的彈性及黏稠度,減輕關節的疼痛及增進軟骨的修復。過去幾年上市的玻尿酸分子量為60至120萬不等,須連續打五週(每週一次);最近上市的欣衛關節滑液彌補物(Synvisc)分子量為600萬左右,ㄧ個療程只需打三次。玻尿酸的療效約可持續半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